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专访201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王军虎研究员-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发布人:  校友:王军虎     更新日期:18/12/11 浏览:  推荐:90

王军虎研究员(右四)与课题组成员


王军虎研究员是光谱学与纳米催化材料专家。1968年生于甘肃敦煌。他从1996年开始从事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在化学和催化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先后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Cata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2002年获日本东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与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培养)。他先后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中京大学等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教学工作,并获日本文化财振兴财团、平和中岛财团、文部省等多项奖励基金支持。2008年回国成为大连化物所研究员。201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大连化物所研究生记者团成员有幸采访了王军虎研究员。王老师和我们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让我们对这位温文尔雅的老师和其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穆斯堡尔谱技术背景与展望 

王军虎研究员首先向我们简要介绍了穆斯堡尔谱的基本研究背景。穆斯堡尔谱技术的特点是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本领,穆斯堡尔谱的超精细结构对穆斯堡尔元素化学的、结构的以及磁性的变化非常敏感。穆斯堡尔谱观测样品时不受样品结晶性的影响,既便是非晶体系也可表征;同时不需要真空,即观测可在光照、特定气氛、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满足原位催化表征需求。基于以上特点,穆斯堡尔谱技术在催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 

常规穆斯堡尔技术已经发展了60年,但由于此项技术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它始终没有发展为一项常规的表征技术。现在不论在我国,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专门从事穆斯堡尔谱及其应用研究的实验室在减少,这样就经常出现一些不具有基本专业知识的研究组做的穆斯堡尔谱表征分析报道,明显缺乏规范性,甚至对谱图进行了错误的拟合解析。王军虎研究员谈到,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今年化物所给所内青年职工和学生、包括所外的科研人员,开设了免费的培训班和选修课;化物所也和国际一流科学家深度开发穆斯堡尔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使其增添许多新功能,比如与标准谱图的比对拟合等;课题组也与国际穆斯堡尔委员会合作编纂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研究的维基词典,包括基本原理介绍等,就像一本在线的完全免费的教科书,方便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在需要时查阅学习。 

近30年,在常规穆斯堡尔谱技术持续发展的同时,基于同步辐射的核共振散射技术发展迅猛。王军虎研究员自豪的说到,“我们和美国阿尔贡实验室团队合作,正在开展普鲁士蓝及其衍生物能源环境催化新材料相关研究。我国在北京怀柔要建设的北京新同步辐射光源上也已经将核共振散射线站建设列入计划,穆斯堡尔谱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求学及科研经历 

王老师谈到:“从小可能受到我的家庭,尤其是我的母亲的影响,哥哥姐姐和我都比较喜欢学习。自己会主动学习并持之以恒,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重要。”正是因为持之以恒的钻研学习,王老师总能抓住求学之路上的机遇。1994年他由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公派、由著名日中友好人士平山郁夫先生邀请去日本留学工作。在日本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从事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师从国际知名穆斯堡尔谱学专家竹田满洲雄先生,就此展开了与穆斯堡尔谱的不解之缘。 

王老师回忆刚刚开始在国外生活的时候,很多方面都很难适应,尤其是语言上面自己下了很大功夫。研究生阶段需要用日语考试,但是一家人在国外靠奖学金度日,原本就是捉襟见肘,语言学习班又价格不菲。于是王老师就找日本人教自己日语,然后自己教他们中文,通过互助学习来节省开支。除了语言,专业课上的学习也很吃紧,任务繁重,此外还要照顾家人生活。王老师在那段日子里披星戴月、疲于奔命,但是从未退缩放弃,事情也在慢慢变好。2002年,他顺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之后继续在日本的国立研究所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将穆斯堡尔谱技术的应用扩展到了催化研究领域。在日本十多年的坚持和追求,他在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2007年,在时任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张涛研究员的邀请下,王老师决定回国在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开展穆斯堡尔谱学技术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谈到回国这段经历时,王老师表示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平常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时间很少,家里好多事情都靠我爱人来打理。决定回国的时候,王老师课题组在日本已经工作学习十多年,两个孩子也都在日本出生,当时大女儿已经读到小学三年级,我爱人也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正决定要在日本定居时,我却又按捺不住回国工作的愿望,辞去了日本中京大学的安逸工作,来到大连化物所工作。那时家人虽不情愿,却都选择了默默地支持和理解,相随我一起回国,来到大连生活。如果说今天我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他们为了支持我的工作牺牲的太多了。” 

回国之后,由于当时穆斯堡尔谱在国内属于一个冷门的领域,该方向的科研工作者非常少,王军虎研究员为了推进穆斯堡尔谱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他在各个研究组之间进行穆斯堡尔谱技术的交流和宣传,很快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位催化穆斯堡尔谱表征平台,在十五室内组建了穆斯堡尔谱技术应用研究小组,指导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职工,结合航天催化新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几年王老师的团队成绩喜人。200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国际穆斯堡尔谱学应用大会上,王老师被评选为穆斯堡尔谱学研究领域的New Emerging Scientist(全球共评选出11人,王老师为唯一亚洲代表)。2010年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经过国际穆斯堡尔谱学委员会的严格评选,国际知名的穆斯堡尔谱学数据中心由美国搬迁到中国,交由大连化物所来全权管理和运行。这无疑为我国开展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化物所的国际知名度,大大增加了我国和国际一流科学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016年,在张涛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和十五室的大力支持下,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组(DNL2005)正式成立。2018年,DNL2005组得到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基金的支持,与国际一流科学家合作,开发面向我国深空探测的微型穆斯堡尔谱仪器。王老师希望在退休之前,能把他们亲手开发的快速微型穆斯堡尔谱仪器运用到我国的航天探测中,特别是探月和火星探测工程中。另外,明年化物所也将主办全球最大的第35届国际穆斯堡尔谱学技术应用大会,为70周年所庆献礼。 


研究组管理与人才培养

DNL2005组的目前工作主要有三大块,即穆斯堡尔谱技术咨询、实验培训和谱图解析服务,全球最大穆斯堡尔谱学数据库和国际唯一穆斯堡尔谱学数据期刊的出版发行,以及新型高效能源环境催化材料的开发及其原位穆斯堡尔谱学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关系,在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及科技部人才交流计划的支持下,每年都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访交流和学习。

王军虎研究员与来访外籍学者


在培养学生方面,王老师一直非常认真负责,他会要求学生在选择课题之前要全面认真地查阅文献,明确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判断和明确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表征实验步骤前,也要判断反应的合理性,学习明确此项表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是否有可能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不能只是为了多得到几个数据而作表征。王老师会指导学生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设法总结出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课题想法,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王老师说到:“我们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虽然是穆斯堡尔谱技术在化学和催化中的应用研究,但我要求大家不仅要会穆斯堡尔谱的测试分析解析,同时也要会熟练应用各种常规的表征技术。不仅要有专业的穆斯堡尔谱学知识,同时要具有催化、材料、晶体学结构等各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鼓励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协力攻坚。” 

此外不论职工还是研究生,都有参加各种国内外合作研究课题的机会。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交流、短期出国访问,与各种专业背景的所内外、国内外以及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利用各种资源加深和促进自己的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王军虎研究员指导学生实验


对青年学子的寄语 

采访的最后,王老师也为我们带来了殷切关怀与寄语。他谈到研究生选择的方向是比较专的,将来很可能一直在这个方向发展,因此研究生选择导师和专业时候需要慎重,在选择之前就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从事什么方面的研究。进了研究室之后,由于课题组的研究目标是很明确的,课题的大致方向基本上就确定了。因此学生在客观评价自己基础实力的同时,也可以看看研究室有哪些资源可以供自己利用,通过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发展推进自己的课题;有效地和导师、师兄师姐合作,尽快进入科研的状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科研目标;最后静下心来做三到五年的研究,最后总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到,“刚开始做科研的一些学生,可能听了一个领域大牛的报告,对这个领域就产生了一些兴趣,可是一旦选择了个方向,最重要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需要坚持,另外也要自信,是金子总有一天是会发光的,有些人可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但是坚持下来了可能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结语 

驰骋海外觅精髓,戎马归来传真知,易逝青春终繁碌,别样人生自辉煌。与王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平易近人的朴实,认真负责的细致,温煦谦和的笑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强调的持之以恒,对我们这些刚刚踏上科研道路、还在不断探索和寻觅的青年学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找准方向,怀揣热忱与激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图/研究生记者团 关业勤、严寒雪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