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研究型人才? —— 包信和院士专访-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发布人:  校友:包信和     更新日期:18/12/03 浏览:  推荐:90

包信和院士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已经被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要建立科技强国,实际上也是要建立创新型科技人才强国。而且,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研究型人才,一直以来是从事科研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热切关心的问题。 

包信和院士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其中不乏张大煜青年学者、中科院“百人”等。他现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曾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有着深切的体验。所以,关于在新时代下,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研究型人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包信和院士给出了他的见解,朴实深刻。  


导师不是“老板” 

导师不是等待学生汇报工作的老板,导师培养学生的形式也不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导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参与到学生的科研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当遇到非常规的现象时,学生可能由于经验不足,错失新发现的良机;导师由于专业素养和科研经验的积累,通常比学生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能切入问题要害,给出不同见解。包院士回忆道:“我现在取得的一些成果,都是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或者学生来办公室找我讨论,共同分析出来的。” 

学生培养很费心思、花精力,一点也急不得。说到研究生培养的细节问题,包院士谈到自己带学生的时候,会在研究生第一年的理论学习上,指导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有针对的开展学习。学生回到研究所后,他总是会亲自带领他们入门,陪伴他们适应科学研究的氛围和节奏。每一届新生开题之前,他都会要求同学们翻译两本关于催化基础和理论的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催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催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催化研究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还会让学生找一些相关领域的综述类文章详细研读,对整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关于选择课题方面,包信和院士主张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才能更加积极的不断探索,深入学习。 


年轻人要有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当问及研究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时,包院士说,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不能不加思考就接受他人的观点,就算别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应该想想为何是正确的。其次,勤奋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学是实验科学,没有大量的尝试,很难有新发现,所谓偶然的运气也是必然建立在大量积累之上,不勤于分析,运气来了都意识不到。最后,总结表达的能力也很重要,科学需通过交流以实现相互促进。 

那么如何保有好奇心和提升批判性思维呢,包院士阐明了他的理解,好奇心是源于兴趣,当你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你就不会敷衍它,不懂的地方、不了解的地方会问为什么。包老师谈到自己曾给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做过报告,发现小孩子更有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了,反倒不爱问为什么了。似乎什么都知道,实则不然。做科研一定不能丧失兴趣,要多问问题。包院士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更深一层的科学素质。那是一种勇于怀疑的精神,敢于寻根溯源、不人云亦云,拿出证据进行强有力的说明,在这过程中就能获得对事物新的认知。 


高校和研究所的差别 

当被问及高效与研究所的差别的时候,包院士表示,在学生培养方面,由于高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环境以及培养目标不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尽相同。在高校研究生中,硕士生的比例远高于博士生,很多硕士生毕业之后不一定会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由于高校学科分门别类,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专业外的学科,所以高校更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视野的开拓。而研究所的目标就是培养科学家的,研究所里大部分学生是硕博连读,研究方向相对于高校更加聚焦明确,学生培养从始至终都是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的。 

包信和院士补充道,培养科学家,更准确来讲是培养科学家的精神。他很认同爱因斯坦的人才培养观点——如果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全是专家,那么这个教育是失败的。高等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从研究所毕业的博士没能继续从事科研,这种多年来造就的钻研问题的能力是易于迁移转化的,无论是成为工程师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是受用终身的。 


后记:新时代,要沉下心来 

相比于二十年前,中国日新月异,科研条件和环境都更加优越,那么当代的研究生和青年人才,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呢? 包院士不禁联想到招生的一些小事。现在的年轻人兴趣爱好很多,简历上写得满满的,但是大部分人都如蜻蜓点水般学得很浅,真的让他们拿出来露两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行了。以小见大,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机会也有很多,很多事情容易浅尝辄止。但是做研究,一定不能浮在表面,要沉下心。对一个问题一件事情,要挖掘本质,只做表面文章是做不出好的成果出来的,凡事多深入一些,总归是好的。


图/文:研究生记者团 杨祎文、杨蒙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