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前进-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发布人:  校友:杨维慎     更新日期:11/08/05 浏览:  推荐:90

---访大连化物所杨维慎研究员

      杨维慎,研究员,博士。1983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在我所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十几年来,杨维慎研究员在无机膜与膜催化领域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杨维慎老师是我所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入所后,他师从林励吾院士,从事催化方面的研究。在林励吾院士的精心栽培下,杨维慎老师以优异成绩顺利地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为其今后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在1990年博士毕业后,杨维慎老师便挑起了研究组长的重担,当时,他的“番号”是806。在林励吾院士的建议下,杨维慎老师选择了无机膜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避免与当时我所已有的研究方向撞车,他选择了混合导体透氧膜与膜催化氧化和分子筛膜作为重点,从此,一颗新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了。
      膜催化是将膜材料的分离过程和催化材料的催化过程耦合在膜反应器中,在反应的同时将反应物或产物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反应/分离一体化。这个方向的研究涉及材料化学,催化化学以及化学化工等多学科的交叉,其关键是高性能无机膜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合成。反应和分离是化学工业的两大基本过程,将这两个过程集成一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分子筛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合成高性能疏水分子筛膜和亲水分子筛膜,主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是要提高分子筛膜渗透通量及合成重复性。由于沸石分子筛不仅具有根据分子的大小或形状来识别、筛分不同的分子,而且还具有根据有机物的亲/疏水性能来选择吸附分离水/有机物混合物,利用它的这些特性来实现膜分离及膜催化反应过程具有深远意义。
      万事开头难。研究组成立伊始,杨老师拥有的全部资源,只有区区6000元启动资金和一个阴暗潮湿的库房,唯一一名员工就是他自己。库房里面连水电都没有,每次做试验,都要自己推着小车将有关设备送过去,总而言之,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杨老师说起来似乎轻描淡写,但这其中的艰辛,我们都知道远非说的那么简单。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和努力拼搏,不仅困难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且科研工作也逐渐取得了良好的进展,1998年他获得了中国化学会颁发的青年化学奖。同年,我所成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经过所学委会的考核,杨老师的研究组顺利进入了创新序列,并且按照所里的规划,与几个相关的题目组进行了合并,他仍然担任研究组长。经过此次整合,研究组的软硬件条件都得到加强,至此,无机膜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研究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每项科研工作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要出成果更是不可强求。在十几年的科研道路上,他也曾迷惘过、困惑过,但他很欣慰自己越过了这么多关口,坚持到了今天。然而更令杨老师欣慰的是,研究组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不仅拥有一批结构合理,富有团队精神,具备很强的科研攻坚能力的成员,而且还承担着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以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已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授权专利15件。最近几年时间,杨老师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连年获选进入我所“十大科研进展”,2006年“无机膜与膜催化”项目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分子筛膜技术的产业化与市场国际化取得了突破进展,与此同时,个人荣誉也纷至沓来,2006年,他获得我所科技创新奖,2007年,他被聘任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今年五一前夕,又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谈到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时,杨维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要以创新为出发点,不重复别人做过的事。创新需要长时间的坚守,而坚持去做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得住。
      杨老师喜欢游泳,到了大连之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夏天的海滨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但杨老师笑言,那已经都是过去时了。近年来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业已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就拿出差来说吧,北京是他出差最常去的地方,可除了他第一次去北京时曾匆匆到天安门广场一游,这么多年来,他还从来没有在北京游览过,几乎每次都是固定的“三点一线”:机场-会场-机场,时间于他之宝贵,由此可见一斑。(作者:申林,文稿来源:所报《化物生活》)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