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低温稳定混合导体透氧膜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发布人: 供稿者:      更新日期:13/02/25 浏览:  推荐:300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与朱雪峰副研究员在低温稳定混合导体透氧膜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快讯的形式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 10.1002/anie.201209077)杂志上。

    混合导体透氧膜在氧气分离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分离选择性高(100%)、能耗低(比低温精馏技术低>30%)、过程简单、设备投资小、不仅可用于小规模制氧,更适合大规模制氧。混合导体透氧膜技术可与众多重要化工过程集成获得更高的氧气分离效率,如:oxyfuel发电CO2捕获、煤气化、钢铁冶炼、垃圾焚烧、选择催化氧化等。但是,高操作温度(800-1000℃)带来的高温密封难题以及对耐高温氧化钢材的依赖已经成为限制透氧膜技术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将混合导体透氧膜的操作温度降至低温区间(350-650℃)一直是该领域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在低温下运行膜组件不仅可降低膜组件成本和克服高温密封的难题,还有利于大幅降低氧气分离能耗。但是众多实验研究表明,混合导体透氧膜在低温区间渗透通量会随时间快速衰减,然而现有的机理并不能解释所有膜的衰减现象。

    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在深入分析膜渗透基本原理和提出新渗透模型的基础之上(AIChE Journal 2012,58,1744-1754),通过实验研究与多种表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膜材料。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膜材料中痕量硫杂质(< 20 ppm)在氧化学势梯度下会定向迁移至膜的渗透侧富集,从而导致膜表面氧交换速率下降和渗透通量衰减的现象,并提出了硫杂质迁移的输运机理。根据该衰减机理首次提出了简单且广泛适用的解决方法,即在膜表面涂覆多孔氧活化层来容纳从膜体相扩散出的硫杂质,从而实现了膜在低温区间的长时间稳定运行。上述研究成果有望显著推动透氧膜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众多重要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项目的资助。(文/朱雪峰、王卫平 图/朱雪峰)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