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物所,让我充满前进的动力-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发布人:  校友:李海洋     更新日期:11/11/14 浏览:  推荐:90
---访大连化物所李海洋研究员

      李海洋,1984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 1992年在我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2月-1996年2月,在香港大学从事自由基的高分辨激光光谱的研究;1997年6月-2000年6月,分别在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美国肯塔基大学从事飞秒光解动力学和半导体材料生长的激光光谱探测的研究;2000年6月回国。现在是我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快速分离和检测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场快速监测的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

      李海洋老师一开始接受访谈时,话很少,很含蓄。当笔者提出要参观一下他的实验室时,他欣然起身,在整洁的实验室里指着一台台正在组装的微型仪器,挥洒自如地介绍了他们近期的研究课题:新型电离源和电离机制及其在质谱和离子迁移谱中的应用、微型化离子迁移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等关键技术、基于传感器阵列技术的气体电子鼻识别技术、大气中微量瞬变分子和气溶胶的光谱和质谱检测新方法及其在大气光化学污染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李老师如数家珍,全没了刚采访时的寡言和含蓄。

毅然抉择

      2003年,所里非常希望他能够继续留在安徽工作。北京的研究所也对他发出了真诚邀请,还许诺了优厚的科研条件。
      3月,在大连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当时的我所所长包信和研究员和李老师有次诚挚的谈话,包所长介绍了化物所的发展,也向李老师提出邀请,欢迎李老师回所工作。其实,作为张存浩院士和沙国河院士的学生,李老师一直关注着化物所的发展,对所内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并不陌生。包所长的邀请让李老师怦然心动,化物所的科研环境、学术地位和学科方向都是李老师所希望的,他当时就动了回所工作的念头。答辩的当天晚上,他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说:恭喜您顺利通过答辩,欢迎到化物所工作,在调动手续上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发信的人是当时人事教育处的卢振举处长。卢处长的短信使李老师看到化物所管理部门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更增加了李老师回所工作的决心。
      刚回到所里,李老师并没有预想中的陌生感。研究所提供的良好的科研环境、组内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李老师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智勇攻坚

      目前,国外有很多研究小组从事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仪的研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为了迎头赶上国际同行,李海洋带领全组人员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不停地“鼓捣”。出差回来,家不回,常常第一站先到实验室。凌晨两三点,为了某个部件的调试,他和同事们都不愿走,一起聚在实验室里盯着。经过两年苦战,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在线监测微型质谱仪在化物所诞生:总重量仅40 kg,总长度45 cm,直径23 cm,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灵活,完全可以满足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需求,造价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2004年,该仪器顺利通过了863专家组的验收,,得到验收专家的好评,并获得了863进一步的滚动支持,以继续发展此项技术。

“矛盾”的人

      李海洋老师是个矛盾的人,平时少言寡语,但讲起科研项目却是滔滔不绝。在妻子眼中,李老师是个“不顾家”的人:家里的活几乎从来不干。生活用品少了,妻子买;家里装修,妻子负责,灯泡坏了,妻子换;孩子上学,妻子管……虽然什么都不管,但妻子却很满意,因为李老师有个很大的优点:不挑吃、不挑穿、不抽烟、不喝酒,而且脾气好。有时妻子抱怨几句,李老师也笑呵呵地听着,看着李老师疲倦的神情,妻子的抱怨也很快转成了对丈夫的关爱。在妻子眼中,李老师还是个“心不在焉”的人:和他说话时,他哼哈答应着,但从眼神明显可以看出,他根本没在听你说什么。一次正值“863”项目申报前夕,早晨和妻子一起出门,妻子把装有午饭的饭盒交给他,然后自己去锁门,快上车前,妻子突然发现李老师手里的饭盒没了。原来李老师光想着自己的项目,根本没听到妻子让他拿的是饭盒,到楼下时,当垃圾顺手扔了。
      在同事眼中,李老师是非常心细的人。李老师的心细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王俊德老师过完65岁生日就要退休了。就在正式退休的前两天,王老师象往常一样一早就来上班。让他颇感以外的是,组内的一个学生在楼门口等他,他还以为组里出了什么事,匆匆忙忙走进办公室,眼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房间拉着窗帘,桌子上摆着鲜花和已经点燃蜡烛的生日蛋糕,全组人满眼的笑意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这一切的“主谋”就是能把午饭当垃圾丢掉的李老师。
      在学生眼中,李老师是个既严厉又随和的人。他很少批评学生,但如果谁的工作出了不该有的差错或马虎,李老师会板着面孔默默操作仪器改正错误,犯错误的学生站在旁边感受着导师无声的批评。在同一实验室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李老师的严厉。李老师又是个随和的人:组内每年在春节前、夏天和中秋节都组织全组的活动,这是所有人都感觉最轻松的时候,这时的李老师更象是个大师兄,和大家疯闹在一起,全没了导师的样子。
      访谈快结束的时候,笔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您的目标是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转化吗?”他笑了,意蕴深远,但终于没再“含蓄”,他说,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级的基础研究,也需要世界级的应用研究。他坚信站在化物所的沃土上,他会充满前进的动力。(作者:王华、赵艳荣,文稿来源:所报《化物生活》)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