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不畏 拼搏创新-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发布人:  校友:邵志刚     更新日期:11/11/14 浏览:  推荐:90
---访大连化物所邵志刚研究员

      邵志刚,199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来到所里读硕士,随后留所工作,于200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至2002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至2005年3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4月至今在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料电池的研究进行了大的调整,邵志刚老师应聘了新组建的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组(301组)组长,至今刚好满一年,谈到这一年301组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邵老师感慨良多。

起步维艰  调整方向

      应聘组长前,邵老师对今后面临的困难已经有所考虑,因为原来的301组所做的工作全部转入新源公司,新成立的301组不可能做同样的工作。当正式踏上组长岗位时,他意识到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大。首要的困难是确定研究方向,没有方向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所里为组里的初步定位是主要为新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也就是侧重于车用燃料电池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这对于急需资源的新组建的研究组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因为在现有的大环境下,最基本的经费保障都很困难。在所里现有的考核制度下,一个重新组建的课题组需要生存下去,必须要寻找新的生长点。在原有坚实的技术功底保证下,在领导、专家的有力指导下,邵老师毅然选择把研究方向侧重于再生氢氧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

上下支持  勇担项目

      有了研究方向,就应该选择项目来支撑。在项目争取的过程中,邵老师深深体会到艰辛,他说:“该领域国内已有研究机构在做,我们作为一个新成员要想参与进去非常困难,虽有基础,但上无‘人脉’”。但是邵老师没有退缩,他有信心,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燃料电池的技术基础很好,另一方面是所里上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原所长包信和研究员曾多次给予指导和建议;张涛所长一直关心项目申请与进展情况,并到室里进行指导;衣宝廉院士在项目论证会上据理力争,并带病参加项目答辩;孙公权主任也亲临答辩会,进行协调;科技处领导更是经常到组里调研,帮助解决相关问题。邵老师说:“这些都是我们最有力的支持。”项目最终拿下了,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把项目做好。“我们能拿到项目很不容易,毕竟我们是新人,而且拿到的是别人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有风险的项目,我们压力很大。”邵老师说,“但是我们不怕,我们有技术,有所里各方面的支持,而且组内上下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大家一年来每个周六都来加班工作。”半年多后,在全组的共同拼搏下,项目圆满完成,而且考虑到应用前景,在合同指标基础上自主放大了10倍,该工作得到验收专家们的认可,并获得新的更大力度的经费支持。

前瞻需求  攻坚创新

      可再生氢氧燃料电池系统(RFC)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H2、氧化剂O2可通过水电解过程得以“再生”,从而起到蓄能供电双重作用。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可再生氢氧燃料电池是当前最具优势的空间可再生能源技术。该研究代表着未来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在国外尚属实验阶段,国内虽有科研机构涉足,但是也是探索阶段。邵老师说:“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广阔前景,所以最终决定做这个方向。正是因为如此,该方向研究会有很大难度,所以没有人愿意做。但是我们有实力有信心,我们就要做别人做不出来的工作。”他形容现在是“战国时代”,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群雄并起”中抢得先机,在国际上谋得一席之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目前,组里已经初步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经费比较充裕,4名博士同时拿到了车用燃料电池863项目,两名职工升为教授级高工。邵老师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比如申请车用燃料电池863项目时,大家互相帮助、支持,共同研究讨论,所以在全国十几个项目中我们一举得到4项。”谈到未来,邵老师仍然不敢有一丝松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准备补充工程设计和电子控制方面的人员。现在承担的项目依然时间紧、任务重,他说:“我们一定会坚持住,力争圆满完成,现在是打基础阶段,只要现在辛苦一些,将来就会有更大的收获。”相信在邵老师的带领下,301组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张俊,文稿来源:所报《化物生活》)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