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的脚步-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发布人:  校友:高爽     更新日期:11/11/14 浏览:  推荐:90
---访大连化物所高爽研究员

      1992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进入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1997年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8年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功能卟啉配合物的研究,1999年在大连化物所做博士后,从事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工作,获得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和中科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2001年任精细化工研究室选择氧化题目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 均相催化选择氧化——在认识均相催化氧化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明高活性和选择性、易分离循环使用的催化剂,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氧化过程。

      科学的规律隐藏在扑朔迷离的现象之中,探寻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高爽老师坚守“勤勉、持之以恒”的信念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不畏困难,勇于前进。
      前不久,笔者走进了她的办公室,在她清朗的语声里摊开了笔记本——

与化物所结缘:从印象模糊到选择留下

      受父母的影响,高老师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求索和脚踏实地的钻研,在国外完成了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工作后,1999年又慕名来到化物所精细化工研究室做博士后。她这样回忆博士后时光: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还夜以继日,几乎没有节假日,不是做实验、查阅文献,就是思考问题、撰写论文… …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她小时候就听说过化物所,两年的博士后工作,化物所人严谨、勤奋、敬业,甚至拼命的精神,令她震动,令她深入认识了化物所。2001年,奚祖威研究员等人提出了具有原始创新性意义的概念——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并在Science上首先报道了这一理论,受到广泛关注。所里筹备组建选择氧化研究组,她竞聘做了研究组组长。

一次试车成功:从实验室瓶瓶罐罐到工业装置放大

      2001年底,化物所与山东高密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己烯氧化制环氧环己烷”项目转让合同。选择氧化研究组成立后的第一项工程就是将这一原始性创新成果产业化,“就是将实验室容量500毫升的瓶瓶罐罐放大到年产500吨的工业装置。”高老师解释给笔者听。
      在中科院创新基金的资助下,在所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高老师与研究组成员一起经过艰苦努力,突破了工业上催化剂的分离方法瓶颈;解决了H2O2放热问题;发现并规范了加入调节剂的种类、数量和工业加入方式等等,他们还实现了溶剂、催化剂的工业循环使用,给企业当前和以后省了一大笔钱。2002年底,跨过中试,年产500吨的生产装置一次试车成功,正式投入生产。高密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活儿干得漂亮!”留下一段佳话。该项目2004年获得了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笔者问她,受到赞美开心吗?她回答:“化物所人多年来搞应用研究,经验、口碑都具备了。基于这样的起点,干好了是应该的。”回顾那段风风火火的日子,她谈了两点体会——“严”字当头,遇事不愁。“严”就是由始至终秉承所里的“三严”作风;“质量”在手,稳扎稳走。“质量”就是认真按照所里施行的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工业放大。忆起所里雄厚的催化基础研究发挥的坚强后盾作用,她说:“在研究组成立初期,面对一个新的催化体系,在基础研究工作中要面对许多待解的难题。为此,包信和老师、李灿老师,不仅出力出点子,还出人——派他们的弟子到我们研究组帮忙。”说到“贵邻”、“芳邻”,高老师的眼睛里闪烁着感动。

拥抱生活:从实验室到厨房

      学化学出身的高爽老师,厨艺不错。问她可有什么秘诀,她很俏丽地说了句:我是学有机的,人家都说有机做得好,肯定是个好厨师。她的动手能力很强,家居的布置体现着她独特的审美趣味。她把做家务作为一种放松和调节,爱人戏说她“做家务也没有停止思考,还在整理思路呢”。
      今年7月初的一个周末,上初一的儿子陪她到单位加班。高老师和组里的职工、学生们进进出出地忙碌着,儿子就在妈妈的办公室里复习功课准备期末考试。夜深了,她叮嘱职工、学生们早点回去。一个职工对她说:我受你传染了,梦里都在做实验,我今天还想再做一会儿。当母子二人走出催化实验楼的时候,已过了午夜。看着各个实验楼里的灯光,儿子挽着她的胳膊说:“你们化物所人真刻苦!”(作者:赵艳荣,文稿来源:所报《化物生活》)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