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多孔高分子材料用于捕获与转化CO2的研究取得新进展-校友网
管理员信箱: xiaoyou@dicp.ac.c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资料下载 校友会员 校友社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发布人: 供稿者:      更新日期:13/06/04 浏览:  推荐:300

近日,材料的动力学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T4组)学生谢勇、王婷婷等人在邓伟侨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CO2,同时可在常温常压下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环碳酸酯。该成果发表于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CO2的减排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CO2的减排有两种主要手段:一是捕获与封存,将CO2通过化学或物理吸附的方法捕获起来,然后进行封存;二是CO2的利用,将CO2用来合成有价值的化学品。这两种方案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结果不能尽如人意。11T4组开发的这种新材料,将这两种方案完美结合,既能捕获CO2,又能转化CO2。而且由于操作条件是常温常压下进行,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因此避免了捕获与转化CO2过程中因为额外能量而产生的二次CO2排放。

这种材料主要是将催化中心(salen-金属)镶嵌入共轭微孔高分子骨架制得。其表面积高达700-1000平方米每克,在常温常压下1g聚合物可吸附70-80毫克CO2,媲美于金属框架化合物(MOF)。在常温常压下即能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反应,48小时后可达81%的产率,100%的选择性,循环使用寿命长。其催化性能远远高于现在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是目前唯一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该反应的异相催化剂。理论计算得到的催化机理表明,该反应在这种材料作用下最高活化能仅为9kcal/mol,因此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进行。这种材料的成功制备为CO2减排带来一个新思路,该成果的扩大化将在CO2的利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共轭微孔高分子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新兴多孔材料,因为具有多种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11T4组自2009年来一直致力于共轭微孔高分子的开发与应用。比如2010年将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到储氢领域(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3330-3333),2011年将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到油的选择性吸附与分离领域(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4, 2062–2065)。此次工作是11T4组在前期共轭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研究基础之上的又一次突破。

以上研究得到了延长石油探索性项目等相关项目的资助。(文/王婷婷 图/谢勇)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刘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涛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单原子催化”入选美国化学会C&EN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情系化物,论道津门——2016年大连化物所天津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刘中民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503组校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所举办92级硕士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暨校友报告会
·张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503组校友联谊会在金华召开
·我所甲醇制烯烃(MTO)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我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所在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我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所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所模拟含碲过氧化物酶检测生物体内过氧化亚硝酰和谷胱甘肽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500kW/1MWh全钒液流电池单元系统模块通过业主出厂验收
·我所“复合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研究工作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校友事迹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捐赠 校友社区 校友心声 校友会员 网站管理
CopyRight 1999-2020.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NetCenter@dicp.ac.cn